
“每一張照片都打動人心、直擊心靈,在講述事一個故事。一幕幕難忘的現場場景、一個個抓拍的人物表情、一幅幅獨特精彩的構圖,都反映出一名優秀新聞攝影工作者的功底和修養。”
這是2018年我在湖北省博物館參觀時看到攝影展,照片全部出自《長江日報》一名高級攝影記者之手。作者在5.12汶川地震發生后,第一時間深入受災現場,捕捉到了這些精彩的鏡頭,而且給每張照片配上了樸實動人的文字說明,讓參觀者贊嘆不已。
湖北省博物館為什么要拿出如此大的空間,展出這些圖片呢?參觀結束后,我一直在想。除了照片本身的獨特性,以及突出的構圖和光影技術,還有什么價值呢?
在武漢大學培訓時,一名長期從事新聞專業教學的老師說:“5.12地震發生后,機器人用十幾秒就寫出了一篇新聞報道,時間、地點、震源等信息都很全面。人的反映速度再快,十幾秒也寫不出一篇稿件啊。”
難道機器人會代替人?未來,記者這個職業會消失嗎?傳統報紙的生存價值在哪里?那些日子,我經常獨自一人行走在長江邊上、珞珈山下、櫻花樹旁,思考問題的答案。
記得去年有一段時間,我在企業宣傳部負責報紙訂閱,面臨大量的報紙整理、歸類工作。有一天早晨,我突然感悟到:報紙看得人少了,為什么版面和厚度還有增無減?從國家級的《人民日報》《光明日報》《經濟日報》等,到省級的《甘肅日報》《甘肅工人報》等,再到地方的《嘉峪關日報》《雄關周末》等,內容和信息量不僅沒有減少,反而越辦越扎實、新聞報道量也愈加飽滿。縱觀國內各大主流媒體的發展趨勢,我們不難看出:新媒體的爆發式增長,并沒有擠壓傳統紙媒的生存空間。
由此,我進一步聯想到:在當今的新媒體時代,傳統紙媒和新媒體究竟如何深度融合?我們不得不承認,新媒體自身存在一些優勢:傳播信息快、方便快捷、簡單高效,給現代人的工作、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。傳統紙媒也有版面受限、編輯刪減、信息量受限、印刷成本高等方面的不足。但是,如果完全否定紙媒,肯定新媒體或者完全否定新媒體、肯定紙媒,這都是不正確的。二者之間要相互依靠、相互利用,發揮各自優勢、融為一體,是最合理的做法。
當然,新媒體要創新,而且一定要創新。但是,這種創新要有一定的范圍區間和分寸尺度。比如,編排形式、圖文搭配、格式樣式等方面的創新一定要跟上,這樣才能更加吸引讀者、提高閱讀量。如果只是一味地照抄照搬報紙上的新聞,也會降低其存在價值。
回到我開始提出的問題:機器人能代替人嗎?記者職業會消失嗎?答案是肯定的:不會,一定不會。比如,機器人再發達,能拍攝反映出人的心理、思想的照片嗎?能寫出有豐富思想感悟、獨特觀點看法的報道嗎?顯然不會。
新媒體的快速發展,也從另一個角度,給報紙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:高質量辦報迫在眉睫。今天,紙媒人要尋找自己的存在價值和職業成就,必須采寫有思想、有深度、有感情溫度、有鮮明觀點的新聞報道,不能總是照抄材料、搬運拼湊。新聞從業人員要通過深入基層采寫鮮活故事、拍攝精彩瞬間,經過研究加工后,鍛造出一件件優秀的新聞作品,這是機器人以及新媒體無法達到和超越的。
傳統紙媒一定要淡定,不能因為新媒體的發展,慌亂了手腳、擾亂了內心。每個時代,都有一些新鮮的東西,總會勾引起人們的興趣,甚至讓人們在某個短暫的時間,忽略了傳統經典的存在。在這種背景下,企業報人更要從容不迫做好自己的老本行,采寫出更感人的作品、拍出更出彩的照片、排出更精彩的版面,自身的價值就會更大,新媒體對我們的依賴也會更大。
回顧歷史,從人類發展以及中華文明、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,以及文字、攝影的發展軌跡來看,在歷史的慢慢長河中,新媒體的發展也許會曇花一現,突然出現、突然消失,快速出現、快速消失,一種新的媒介往往會代替另外一種媒體,滿足人們在不同時期的信息需求和接受方式。但是,我們始終堅信:那些寄托著人的豐富思想情感、總結提煉時代高度、能夠啟迪教育后人的經典文字、攝影作品,會流芳百世,成為永痕的經典。
最后,我建議企業報人無論新媒體如何風云變幻,自身一定要淡定從容,堅持不懈、努力奮斗,用勤勞的雙手和獨特的智慧,打磨出更多更優秀的新聞作品,這是當前我們最應該做的事。目前,在我們國家,每一份企業報都有其存在的價值,為推動企業的改革轉型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,是唱響企業主旋律、傳播正能量的主要陣地。我們也很欣慰地看到:今天,我們全國各地的企業報越辦越精彩,優秀作品越來越多。
企業報是企業發展的核心智囊和宣傳平臺,在任何時期都不可或缺。只要我們思想堅定、內心從容,鍥而不舍、久久為功,我們一定能夠擁抱更加美好的明天!企業報人也一定會在孜孜以求的奮斗道路上,收獲更大的勝利和喜悅!
最后,我真心送各位同仁一句話:鐵肩擔道義,妙手著文章。我們企業報人只要肯付出、肯努力,一定會在新一輪國企改革前行的大道上,創造出更加優秀的作品、取得更大的新聞成就,為中國新聞事業的發展增添靚麗的一筆。
作者
簡介

王天海,1988年10月,就職于酒鋼集團黨委宣傳部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MBA碩士,嘉峪關市作家協會會員。2018年,榮獲“最美雄關人”。